一、运输具有生产的本质属性
运输的生产过程是以一定的生产关系联系起来的、具有劳动技能的人们使用劳动工具(如车、船、飞机及其他设施)和劳动对象(货物和旅客)进行生产,并创造产品的生产过程。运输的产品,对旅客运输来说,是人的空间位移;对货物运输来说,是货物的空间位移。显然,运输是以改变“人和物”的空间位置为目的的生产活动,这一点和通常意义下以改变劳动对象物理、化学、生物属性为主的工农业生产不同。
二、运输生产是在流通过程中完成的
运输是把产品从生产地运往消费地的活动,因此从整个社会生产过程来说,运输是在流通领域内继续的生产过程,并在其中完成。
三、运输产品是无形的
运输生产不像工农业生产那样改变劳动对象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形态,而只改变劳动对象的空间位置,并不创造新的实物形态产品。因此,在满足社会运输需求的情况下,多余的运输产品或运输支出,都是一种浪费。
四、运输产品属于边生产边消费
工农业产品的生产和消费在时间和空间上可以完全分离,而运输产品的生产和消费不论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是不可分离地结合在一起的,属于边生产边消费。
五、运输产品的非储存性
由于运输产品是无形的,不具有物质实体,又由于它的边生产边消费属性。因此运输产品既不能调拨,也不能存储。
六、运输产品的同一性
对不同的运输方式来说,虽然他们使用不同的运输工具,具有不同的技术经济特征,在不同的线路上进行运输生产活动,但它们对社会具有相同的效用,即都实现了物品的空间位移。运输产品的同一性使得各种运输方式之间可以相互补充、协调、替代,形成一个有效的综合运输系统。
1、运输是物流的主要功能要素之一
按物流的概念,物流是“物”的物理性运动,这种运动不但改变了物的时间状态,也改变了物的空间状态。而运输承担了改变空间状态的主要任务,运输是改变空间状态的主要手段,运输再配以搬运、配送等活动,就能圆满完成改变空间状态的全部任务。
2、运输是社会物质生产的必要条件之一
3、运输可以创造“场所效用”
场所效用的含义是:同种“物”由于空间场所不同,其使用价值的实现程度则不同,其效益的实现也不同。由于改变场所而最大发挥使用价值,最大限度提高了投入产出比,这就称之为“场所效用”。通过运输,将“物”运到场所效用最高的地方,就能发挥“物”的潜力,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这个意义来讲,也相当于通过运输提高了物的使用价值。
4、运输是“第三利润源”的主要源泉。